为备战各大电商节,各网商陆续开始展示智慧物流的成果——共享快递盒、无人车、无人机等,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智慧物流呼之欲出。
但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物流方式——航运物流,智慧物流的步伐却相对缓慢。根据多年从事航运信息化建设的亿海蓝公司的观察,从0到1的智慧物流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这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实现,而从1到N的智慧物流发展,则取决于企业利益诉求、财务支持以及当下的投资回报比。
据介绍,亿海蓝拥有全球实时的船位数据,有集装箱节点数据、航次数据、船舶档案数据和港口数据等,通过数据服务、软件云服务和协同业务打造物流领域的基础设施,并在其基础上建设交易协同平台,为产业链客户提供金融科技和集采服务,形成产业互联网闭环,进而构建互联网下的航运物流生态圈。
技术不是瓶颈
智慧物流涉及物联网、信息集成、分析决策等多层概念。航运市场的服务水平始终相对落后于快递业,这也是B2B行业的改革速度普遍落后于B2C行业的常态;与汽车物流相比,传统航运业的系统优化技术应用也相对落后。
随着技术的提高,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这一阶段的变革相对更容易实现,其中从纸质单据变为电子录入是关键的一步。以亿海蓝为例,通过提供船位信息并结合港口作业信息,提高港口生产作业效率;用信息化手段协助物流运输企业监控所有在途的货物和船舶信息,以期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但由于大型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早期都是各部门相对独立运作,导致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互通与协同。而在亿海蓝看来,企业内部数据共享的需求,技术已经不再是难点。亿海蓝可在经过客户授权后,通过量化企业在平台上各个环节的业务信息数据,利用行业通用的决策模型或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进行配置,给企业提供量化的经营管理数据,方便企业决策者更科学地制定契合自身的经营方案,从而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比如,在集装箱拖车领域,亿海蓝旗下的金科信物流软件正在为中国及东南亚4500家港口物流企业提供SAAS软件服务,客户覆盖车队、仓库、报关行、堆场、货代等物流企业,依托可持续优化的数字化供应链运营模式,亿海蓝挖掘、整合和应用企业内部数据,增加物流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将企业数据转化为支持业务决策、优化运营的有力工具。
由此可看出,解决共享与协作的瓶颈主要还是企业管理的机制设定,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克服部门的局限性,从企业全局利益出发,设计制定科学协同的管理构架和业务流程。
跨界数据应用升级
生意的本质是由生产或者服务为客户带来价值,价值越大,商品和服务提供方可获得的回报就越高。由于跨界信息被整合后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目前最高的投资回报出现在跨界领域。
基于行业间和企业间数据共享的需求,客户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市场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信息的不对称而获利时,依靠的程度越高推进信息共享的阻力就越大。因此,跨界玩家通常把信息应用在其本行业外的领域。2000年至2008年,在国际航运运力短缺的情况下,一些货主公司为其资产以及信息做了一些储备,控制了一些运力,并且投入到贸易和航运操作平台。2008年以后运力处于持续过剩状况,更成为货主的市场,对于那些做了技术部署的货主公司,他们最获利的地方不在运输,而是通过航运数据来服务他们的贸易以及期货市场业务。
长期来看,由于技术的助力和市场结构的变革,数据和信息会渐渐变得透明。这一历程会出现这些状况:市场上信息匮乏,能够拿到一些别人没有的信息就可以换取价值;市场上信息匮乏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减弱,一些玩家通过跨界获得信息赢得市场先机;市场玩家对市场释放他们想要释放的信息从而影响市场;玩家通过跨界的多元信息来分辨市场反应的真伪。这些特点都体现了信息在市场中的重要性,且表明对信息的利用在逐渐升级。
市场就此在“侦查”与“反侦察”、“操控”与“反操控”中进化。以集装箱全程追踪为例,只有供应链各环节分享数据才能实现。企业需要非常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资产运作情况,同样也需要掌握整个市场行情,甚至分析出市场中竞争对手的情况。例如,一些量化基金利用亿海蓝的航运信息判断大宗商品期货以及航运市场的走势;一些金融机构利用亿海蓝客户的经营数据和交易数据做企业的授信和风控;亿海蓝的数据模型成为金融机构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有效的评估工具……
大型货主公司更是利用航运大数据信息把握市场的节奏,决定什么时候放货、什么时候拿船、什么时候在期货上对冲。只有找到了应用点,盈利模式才能多元化,抗风险能力也就更强。虽然随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业务流程已逐渐电子化和自动化,但是商业决策是很难完全被自动化的,决策是工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市场的情绪与不确定性变幻莫测,决定了决策永远都不会是仅仅由冰冷的数据所把控,而市场的领跑者,必定需要在数据和信息支持下作出决策。
商业模式创新
亿海蓝认为,货主是物流运输业的最终客户,整个物流链条都在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货主。要想不被挤压,航运企业就要在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上创新。
据悉,亿海蓝通过数据服务、软件云服务和协同业务打造物流领域的基础设施,并在其基础上建设交易协同平台,为产业链客户提供金融科技和集采服务,形成产业互联网闭环,即通过“数据+协同+金融”模式全方位构建航运物流生态圈。
亿海蓝提供的信息服务已被广泛应用于船舶监控、港口调度、物流计划、供应链优化、政府监管、金融投资等领域,用户超过200万,为港口、码头、船东、货主、货代、船代、船舶经纪人、海关、口岸等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航运物流链的透明可视,促进航运贸易效率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亿海蓝提供的SAAS云服务已拥有4500家车队用户,日均派单十万单,拥有压倒性的市场优势。亿海蓝将大数据和云计算运用在拖车物流领域,以TMS、拖车宝、互联派车等产品,帮助车队、司机与货主、货代实现广泛的业务连接,实现接单、派单、确认、在途监管以及对账、支付、核销等业务的电子化。
除了提供标准化服务之外,亿海蓝还面向行业开放全套的底层架构,向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根据其业务特点和场景,为其搭建专属的产品功能构架。
作为航运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难以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亿海蓝基于掌握的海量的物流数据和客户交易数据,在真实的海运物流应用场景中,通过创新的金融模型和风控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数据和分析结果提供给金融公司,让金融机构能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给这些中小微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作为风控的手段,金融服务所提供的资金,被指定用于燃油集采,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油品。亿海蓝的金融服务已形成从客户准入、数据筛选、风控调查、贷中运营到贷后管理、诉讼保全的风控制度和全流程操作规范,并逐步建立授信客户日常运营数据的筛选、收集,以及建立数据化的贷后风险预警系统。
金融科技赋能航运业,满足航运企业的资金需求,将大大提升航运企业的经营能力,增加其竞争力。据悉,亿海蓝将通过和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深入到航运场景中,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也将持续扩大自身在航运业的影响力,加快亿海蓝航运物流生态圈建设的步伐。
本文转自《中国远洋海运》2018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