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海关总署发布2018年全年进出口情况。其中,中国1-12月铁矿石进口量同比下降1%至10.6亿吨;中国1-12月原油进口同比增长10.1 %至4.62亿吨。
航运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亿海蓝,月初发布的到港量数据也显示了铁矿石和原油这两大重要商品同样的进口变化趋势:2018年全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到港量同比约减少1.5%至10.38亿吨,原油进口到港量同比增长9%至4.02亿吨。
数据来源:亿海蓝
数据来源:亿海蓝
当前,中国已经是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进口数量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在进口方式上,铁矿石进口几乎全部依赖于海上运输,原油每年约有5000万吨为非海运方式进口,其他部分也是通过远洋海运的方式输入中国。
可以看出,亿海蓝统计的进口铁矿石和原油的海运到港量数据与海关总署统计的进口量吻合度非常高,另外,由于其获取数据的方式是依靠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大数据算法,使得数据获取具备实时性,也避免了传统采集方式可能产生的误差。
亿海蓝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到港量同比出现下滑,是从8月份开始的,8-12月份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下滑了约5%,也造成了2018年进口总量的下降。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铁矿石进口总量的下降是2010年以来年度总量的首次下降。
与此同时,近几个月以来,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量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不少市场人士已经对2019年国内钢铁企业是否还能维持近两年来的高利润状况表示担忧。
2018年中国进口原油到港量之所以出现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9-12月份到港量的大幅增加,每月约3900万吨的进口原油到港,对比2017年同期,增幅约为19%。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8月初到10月中旬,约两个月的时间,国际原油市场布伦特油价从约70美元/桶快速涨至86美元/桶附近高位,涨幅超20%,之后一直到12月下旬,又快速下跌到了最低接近50美元/桶一线。按照运输周期,对于即期市场,采购一般先于到港2个月,有市场人士指出,国内原油进口商可能在此期间有恐慌性的追高采购,这也会使国内油价成本总体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