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海蓝:加强科技与实体融合 帮助客户实现更多价值 2017-12-07

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2016年规模总量达到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为30.3%。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给各行各业赋能,缓解传统行业的“痛点”。如以亿海蓝(834346)为代表的航运互联网公司,与传统航运业深度结合,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帮助航运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深耕于航运业多年的亿海蓝,基于行业痛点,进行了诸多新技术与航运业相结合的尝试。一方面,亿海蓝通过智慧连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帮助航运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如针对海运涉及的众多角色和繁琐流程,提供了连接货主、船东、车队和港口等主要角色的工具和个性化产品,在提供传统的船舶和货物跟踪服务的同时,搭建交易协同平台,使得行业和航运企业的运营情况数据化、可量化。

另一方面,根据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亿海蓝在长期积累的海量数据基础上,利用自身拥有的数据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对航运企业的行为进行系统性地分析、研究和建模,推出创新性的风控和授信模型,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提供基于应收账款的运费保理服务。

同时,根据企业需要,亿海蓝将其运营状况的数据和风控模型提供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让其能更好地看懂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创新数据化的授信为小微物流提供成本适中、便利的融资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作为一种风控的手段,亿海蓝的运费保理业务所提供的资金,被指定用于燃油集采,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油品。亿海蓝的金融服务已形成从客户准入、数据筛选、风控调查、贷中运营到贷后管理、诉讼保全的风控制度和全流程操作规范,并逐步建立授信客户日常运营数据的筛选、收集、并逐步建立数据化的贷后风险预警系统。

另外,航运大数据还在船舶的识别、港口吞吐量的预测、分析港口装卸船舶的货源方面,在缉私和海关等领域也有许多创新性运用,物流信息和航运大数据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航运业信息化和效率的提升。

据悉,随着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大多数像亿海蓝这样的企业,都在往挖掘大数据价值的方向发力,将新技术和实体经济充分融合,提升其对客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