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易贸商务主办的2018(第十一届)干散货海运峰会在上海举行。国内外干散货船东、货代、船舶经纪、咨询机构等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就宏观经济和干散货航运市场走势等方面展开讨论。亿海蓝副总裁刘倩文受邀参加并做主题发言。
刘倩文认为,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人民币汇率贬值,贸易活跃度也受到影响,相对于船舶经纪人的乐观,她认为中美贸易战其实是金融的战争,需要警惕重资产的航运业的市场形态注定更加变幻莫测。
在德鲁里就是做数据分析的刘倩文,来到亿海蓝之后对数据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据可以被简单的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数据,如船讯网的船舶定位、历史轨迹等数据,是依靠设备和技术提取出来的航运物理数据;另一种是交易数据,是市场的各个参与者在交易行为中形成的数据,虽然大家都想获取,但是没有公开的获取渠道。在这次会议中,刘倩文分享了一些亿海蓝从这些数据中获取价值的案例。
船舶在海洋上的行为与金融、安全和环境等行业相关联。以前,不知道船在海上的行为,也不知道船上拉的是什么,而AIS数据给了一个全样本数据,也是唯一的一个全样本数据,亿海蓝作为一家具有全样本数据的航运大数据公司,通过简单的船位AIS数据能够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清楚了船舶的动向,有了客观而准确的数据,把符合条件的船和货的数据找出来,可了解整体市场的宏观走势。
数据在航运领域占有的比例越会来越大,未来数据会被用来进行市场的侦查与反侦查。她举例,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某条船的业务能力;通过跟踪船舶的航行运货情况,去发现船舶满载或空载情况的分布,最后推算出这个企业的船队运营能力,比等到财务报表出来之后再分析要高效得多。
航运是强市场、强金融。但是航运是服务业,是为其他行业服务的,有两种盈利的方式,一种是运输赚运费,是辛苦钱,一种是赚资产升值的钱。航运市场与股票市场没有本质区别,做航运需要像做金融一样,有同样的投资理念,这也是为何航运要看数据的原因,分析数据就是找市场的节奏。
传统的数据决策,我们对市场的反映总是滞后的。刘倩文介绍,大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监控能够帮我们提前预警。目前亿海蓝大数据已经在把无效的船位数据逐渐升维到货流的信息。
刘倩文有指出,运用数据去发现船在哪,货在哪,用数据发现投资拐点,从而进行操作交易,这些都是大数据落地的体现。数据是客观的,判断是主观的,有了数据可以更好做决策。市场的数据释放了非常多的信息,主要看如何解读,通过数据决策去发现市场的机会和潜力。她认为,如今,购买数据的门槛会逐渐降低,而数据的清洗和加工能力仍然是一道门槛,解读和应用数据的能力是更高的要求——数据分析需要知道数据、了解市场;需要有复合型、跨界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