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海蓝刘倩文出席并主持2018海洋可持续发展峰会分论坛 2018-11-20

11月14-16日,以海洋可持续发展——促进亚洲与世界的联系为主题的2018海洋可持续发展峰会(SOS)在香港举行。来自全球海洋业的领先企业、政府组织以及科学界和环保团体代表,围绕海洋可持续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跨界研讨。

15日下午,在主题为一带一路·海洋一体:国际商务合作保障海上丝绸之路的可持续性的分论坛上,来自德国、芬兰和中国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分享,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证券简称:亿海蓝 证券代码:834346)副总裁、世界海洋理事会中国联络员刘倩文女士主持了会议。

来自德国的学者Dr. Astrid Skala-Kuhmann,作为“一带一路”特别顾问,他指出“一带一路”,从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出来的是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包括“一带一路”贸易协议。他介绍,在世界范围内, 德国国际合作署通过多部门办法和监管机制, 在海洋和沿海地区实施了100多个项目,改进渔业和水产养殖、海洋和沿海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适应、污染控制和海洋垃圾等方面的管理。

来自芬兰的未来学家(MA)的博士研究员Liisa Kauppila认为,冰上丝绸之路在许多方面迅速发展,由政府支持、科学和商业的参与,明确强调了可持续性。建议通过在非中国控制的海外港口开发基础设施、建立合资企业、参与现有的区域治理机制、发布有利的投资条例等措施,以及通过中国与北极小经济体和土著社区之间的合作来减轻风险。

来自澳大利亚的BMT公司业务发展总监Greg Fisk指出,海上丝绸之类的风险与机遇并存,他认为风险主要体现在是否真的选择了合适的地方去投资、港口规划是否先进、环境影响及其评估、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等方面;机遇主要表现为区域可以共同的方式处理关键的环境问题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效率等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王义桅教授,从宗教的角度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他指出传统的以降低自由贸易关税为特征的全球化,最多只能促进经济增长5%,而具有高度互联互通的新型全球化,预计使全球经济增长10-15%。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正如儒家思想所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经济的繁荣和中国的崛起为重建贸易网络和文化联系提供了机会。

作为主持人的刘倩文女士认为,区域性、国际性的项目,一定是双向的发展和变化,需要在项目设计、实施、执行的不同阶段,对全面可持续的目标有足够的认识。她指出,商业社会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我们最终需要以数字说话。

据悉,海洋可持续发展峰会是一个全球性论坛,为促进业界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支援而成立。随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对海洋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海洋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届峰会聚焦海洋污染、海洋和气候、粮食保障、海洋知识、研究及科技、海洋管理和规划以及跨领域合作等全方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