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在上海发布。“合作促发展 创新迎未来”长三角航运一体化发展论坛同日举办。
论坛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於世成先生主持,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先生、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曾港先生、上海国际航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智勇先生、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副总经理刘宇彤先生、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副总裁刘倩文女士参与讨论。
宋宝儒先生认为,航运包含交通运输和金融、贸易、法律、电商、供应链等领域。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他希望与外界继续进行广泛合作,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全球供应链、绿色生态链等;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发挥上海海事大学在人才培养、高端智库和科研能力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航运业发展。
俞曾港先生认为,在全球数字化发展趋势下,港口和航运业主动对接,在技术层面打通了一些业务壁垒;在资本层面,港航股权合作是未来的新趋势,可通过港航合作,打造航运、港口、仓储、物流、内陆运输等节点的一体化,提升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
杨智勇先生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意味着要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发展格局,企业应该由过去的竞争状态走向合作,推进政府层面的高层次合作。
刘宇彤先生介绍,长三角地区是全国航运企业的聚集地,在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会员单位中,长三角地区占40%,董事单位有一半是长三角地区的。他提出,各家航运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依照长三角各省市的具体优势和特点,选择和布局相关功能,互相交织形成良性的长三角航运生态。
亿海蓝作为唯一的民营企业参加了此次讨论。亿海蓝副总裁刘倩文女士指出,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应该跳出航运看航运,长三角一体化应该是贸易、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是一种动态平衡。
她认为,在一个行业里,要实现信息互通不仅需要硬件的智能化,还需要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给予支撑,需要民营企业、国企和政府等全行业的人一起努力。
据悉,2019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共同发布。指数从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个维度,全面反映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该指数2014年首次面向全球推出,至今已连续发布了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