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海蓝陈明:数据已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 2016-11-22

“金融从来不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行业,她是一种建立在实体经济行为之上的获取客户、识别客户风险、投放资金并在管理客户风险的过程中获取收益的行为。”亿海蓝高级副总裁陈明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数据+金融服务几乎成为各个细分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亿海蓝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自主研发了包括船讯网、i跟踪和金科信TMS等多个行业内的知名产品,这些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在提高客户运营效率的同时,可对船舶、车辆和集装箱的实时位置等多层面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跟踪,动态地呈现出航运行业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航运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给金融业务提供辅助判断的依据。

航运数据创新供应链金融

 

亿海蓝已拥有超过230万客户,涵盖了从货主、货代、船东、船代、运输车队、司机等产业全链条客户,在航运链条上积累了大量的航运企业数据并建立了数据库,通过对同区域同类客户的对比和相对行业平均发展趋势的对比,筛选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客户,大大降低了航运金融的获客成本。亿海蓝高级副总裁陈明介绍称,利用航运大数据,可结合企业主个人征信、企业征信以及自主建立的贷后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可以针对同一航线、同一吨位、同一类型的船舶的运营情况(通过轨迹和吃水推算)进行分析,并找出运营率高的企业作为授信目标客户;授信业务调查中,结合传统金融的审批手段对企业的征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做出决策;在贷款发放后动态地跟踪企业的经营指标,做出是否退出的决策。

 

航运客户的经营收益主要来自于其所拥有或租用的船舶或者车辆的运营,亿海蓝用掌握的数据为客户的经营行为画像,结合外部的个人征信数据和企业征信数据,通过对企业风险动态画像,快速地为优质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保理服务。亿海蓝先后向市场推出了船油宝、亿油宝以及易航保理等多种金融产品,在为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通过为客户集中采购油品、轮胎等,有效地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这些采购数据又可反过来补充航运大数据。

 

“大数据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中有很好的参照和预警作用,但也存在内生的不足。比如交易数据只能是参照,不能够作为完备的金融决策数据,对于融资主体而言必须从完备的财务级去评判,再去征信层面来审视才能做出金融决策。”亿海蓝高级副总裁陈明说。

 

  互联网+协同+金融构建航运物流生态圈

 

作为航运物流行业的综合服务商,亿海蓝最初的业务是基于船载AIS设备等提供船舶动态监控系统,通过数据积累并分析挖掘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服务;针对航运物流小而散的特点,亿海蓝还为航运物流链条各参与者提供系统工具,帮助各角色协同作业;同时为航运物流企业提供成本端服务,帮助航运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作为航运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很难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亿海蓝以旗下诸多产品为依托,从协同平台累计的大数据中筛选客户,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的数据,以国家征信系统为基础,核实交易单据的真实性,验证小微物流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信誉等,多角度多维度核实风险,创新数据化授信,为小微物流提供成本适中、便利的融资服务。

 

虽然实践中有很多时候,业务大数据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却无从反映企业的民间融资、实际资金负担、企业主个人对外投资等情况,所以无法足够全面的去认知客户。“企业的经营恶化无论是由于业务能力本身还是由于其他多种因素的原因,其最终都会反映的企业的业务量变化上,所以,业务量的同行业比较,是很好的趋势性指标。”亿海蓝高级副总裁陈明表示,“但单一预警指标肯定是不足够的,所以动态的抽取预警指标体系,并平衡个指标之间的权重也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工作。”

 

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性战略资源,对大数据的掌握、分析、挖掘和应用能力,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取价值的核心。凭借电商平台和协同平台积累的交易和流量数据,将详细的交易数据用于信用评估,是亿海蓝的优势。亿海蓝高级副总裁陈明表示,“让经营数据成为资产、让数据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通道,是亿海蓝每个金融人的使命。”